教育培训众口“智”调:教育培训

兰迪

《全国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提出,要注重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参训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精准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涉及面广、受众多样,虽然传统教育培训方式在整体提升队伍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精准度不够的“瓶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精准化、差异化开展教育培训提供了可能。

因材施教,首在因材,要搞清楚哪些需要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教育培训。如果对不同类型的都是“一抹齐”、“一勺烩”,就会出现教育培训不对口、不解渴的问题。想要把“材”识准,离不开大规模信息数据分析,一方面应建设涵盖年龄、学历、职业、地域和领域分布等基本情况的“数据库”,把教育培训对象大的范围选准,另一方面也要动态采集政治素养、履职表现、生活状态等“活情况”,对“数据库”进行补充和微调,从而分析确定哪些对象应当拔高、哪些对象应当补短,实现靶向定位。

教育培训工作经过长期发展,课程、师资、场所等资源已十分丰富,特别是《工作规划》作出让优质课件直达一线覆盖基层、推进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等部署,未来将进一步拓宽基层选择,如何精准匹配组织之“供”和之“需”成了一道难题教育培训。以DeepSeek大语言模型为的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应用,具有对众多信息快速分析、关联处理的效率优势,正可以一展拳脚,在课程、师资匹配方面“量体裁衣”。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应用于优化课程,例如党性教育课程即可定制化增加通俗阐释、事例佐证等内容,让课程更接地气。

做好教育培训考核评估,依靠有限人力、时间难以实现,这就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工作局限,分类采集、分析受训后表现情况,让考核评估不再雾里看花、千人一面教育培训。得到考核评估结果后,还要统筹结果使用,既能够归纳不足、督促其进一步完善提高,又可以有针对性改进教育培训工作,还能够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场景下的应用契合度,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数字信息化深度融合。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cclzjy.com/post/95.htm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