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提升能力素养、积极担当作为的重要途径教育培训。各级党组织要在四个方面用“力”,推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为党和国家锻造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队伍。
精准施训,更具“靶向力”教育培训。涉及层面多、领域广,教育培训若是不分情形搞“一刀切”“一锅炖”,就会导致需求和培训内容不匹配,达不到培训效果。各级党组织要将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作为确定培训内容的前置程序,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坚持“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学习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推进实施,确保培训统筹兼顾、富有实效。
丰富形式,更具“感召力”教育培训。当前,教育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单一、互动性不足等问题,难以充分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培训实效。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多元教育方式,坚持“线上 线下”同向发力,把教学课堂延伸进红基地、田间地头、车间工厂,将学习内容拓展到“模范故事”“村务民情”“基层经验”,多形式满足学员需求,使教育培训更加充满活力。
实践锻炼,更具“落实力”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各级党组织要注重将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为搭建实践锻炼平台,让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建立实践锻炼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引导积极投身实践锻炼,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强化保障上,更具“持久力”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要强化师资保障、阵地保障、经费保障等,确保教育培训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要分级分类建立师资库,完善师资聘任管理制度,统筹各级党校、远程教育站点、现场教学点、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教育阵地。严格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和各级留存党费主要用于教育培训等要求,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作者单位:毕节市纳雍县委组织部)
作者 周丹 周梅
编辑 晏惠轩
二审 孙蕙
三审 张齐